位于重慶市中心城區東部的長壽區,長江穿城而過,轄區內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長壽經開區),這里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化工基地,其主導產業為化工、鋼鐵等。面對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新形勢新要求,這個長江之濱的傳統老工業基地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
當前,我國新材料行業供給側稀缺,部分高端新材料依賴進口,國產化需求迫切。“十四五”規劃指出,高端新材料是提升我國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領域,聚焦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
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和壓力,長壽區提出“建設國家級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目標,從過去的單純生產化工原料、鋼材到不斷延伸高附加值產業鏈,瞄準新材料前沿領域加快科技創新,構筑五級防控體系“鎖住”化工風險,優化營商環境和園區配套……
通過一系列“組合拳”,近年來一批“長壽造”新材料開始涌現,部分高端新材料產品攻克了“卡脖子”技術難題,新材料產業快速崛起動能強勁。這個老工業基地不但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同時也為傳統園區轉型升級提供了有益啟示。
延長產業鏈 “老樹結新果”
在長壽經開區重慶奕翔化工有限公司,自動化設備正在馬力全開生產MMA(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MMA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產有機玻璃(PMMA)、涂料等產品。“MMA產業化技術過去由國外控制,近些年我們通過持續研發成功突破了相關技術限制。2020年上半年正式投產以來,產品供不應求,半年時間產值就達到13億多元。”該公司副總經理韋應值說。
韋應值介紹,化工行業的特點是越延伸產業鏈,相關的化工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就越高、環境風險越低。他說:“我們這個項目落戶長壽區實現了‘中間結果兩頭開花’的多贏效果,不但實現了甲醇等基礎化工原料的就地轉化,還滿足了西南地區相關制造業對MMA材料的巨大需求。我們還將開工建設超纖材料項目、光學級PMMA材料項目。預計明年投產后,公司將成為國內首家大規模生產光學級PMMA的企業,并打破國外巨頭在光學級PMMA領域的壟斷。”
MMA、PMMA等新材料是長壽區向高端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的縮影。長壽區是重慶市規劃布局較早的綜合性化工基地,2010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此設立,累計入駐化工企業90家。2011年隨著重慶鋼鐵(601005)集團生產基地的遷入,化工、鋼鐵成為長壽經開區兩大支柱產業。
長壽經開區經濟運行局局長陳列介紹,過去長壽經開區主要的化工產品是基礎化工原料和中間體,大宗產品甲醇、醋酸等向精細化工產品延伸不夠,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纖維材料發展不足;同時,由于園區地處長江之濱,以化工、鋼鐵為主的產業結構偏重,也給長江生態保護帶來較大壓力。面對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新形勢新要求,長壽區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老工業基地如何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實現新舊動能轉化?長壽區委、區政府研判認為,新材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目前我國高端新材料行業供給側稀缺,進口依賴較為突出;長壽區綜合化工、鋼鐵底子好,基礎原料產品豐富,推動綜合化工高端化、鋼鐵品質化轉型具有優勢。因此,長壽區近年來以“建設國家級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目標為統領,加速傳統化工鋼鐵產業邁向新材料新興產業“藍海”。
化工產業方面,長壽經開區利用園區內富余的甲醇等資源,以MTO(甲醇制烯烴)為突破口,獲取乙烯、丙烯,并向下游聚氨酯、功能性材料等高技術含量產品延伸。
在中國石化集團重慶川維化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派繁忙,今年以來公司多個產品產銷兩旺。這家老國企是二十世紀70年代為解決群眾穿衣問題,我國重點建設的四大化纖基地之一。該公司技術質量部副經理陳天文介紹,公司此前是一家傳統的天然氣化工企業,近年來依托甲醇等基礎化工產品,成立法人化的科技公司加強研發高性能樹脂、高端功能膜等新材料,其中采用自有技術開發出的EVOH熱塑性高阻隔樹脂,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耐熱性,成功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是包裝材料、容器薄膜、建筑材料的理想原料之一。
鋼鐵產業提檔升級,結構調整是關鍵。長壽區一方面去除鋼鐵落后產能90萬噸,一方面深度調整鋼鐵產品結構,引進高延性冷軋帶肋鋼筋、鋼渣綜合利用、鋼絞線等項目,向下游高附加值的齒輪、軸承、彈簧、高端管線材以及汽車用鋼等產品延伸。
此外,長壽區加大大數據智能化技術應用,實施智能化技改。2020年63家企業完成75個技改項目,平均增加產能9%、生產效率提高4.5%以上,新增產值約15億元,11家企業被評為重慶市數字化車間。
瞄準前沿新領域 突破“卡脖子”技術
“我們預計今年底可以正式投產,但現在就已經預售了1萬方氣凝膠保溫材料。”長壽經開區硅基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項目相關負責人呂洪斌說,這個項目由中國化學(601117)集團旗下華陸工程科技公司投資,一期產能5萬方,未來產能將達到15萬方。
氣凝膠因有出色的絕熱保溫、防火阻燃、隔音降噪等性能,被科技界譽為“改變世界的十大新材料”之一。目前,氣凝膠相關制品在絕熱保溫領域已具備規模化應用條件,可產生良好的節能效益,有利于推動我國實現“碳中和”愿景目標。呂洪斌介紹:“氣凝膠保溫材料用量只有傳統保溫材料的20%,但保溫效果能提高70%-80%。”
發展高端新材料,必須瞄準前沿新領域。長壽區近年來聚焦新材料發展動向,制定精準化招商引資解決方案,吸引一批像“氣凝膠”這樣的新材料項目相繼落地。目前,長壽區累計入駐新材料企業68家,已形成了聚氨酯等高性能樹脂材料、鋰離子電池隔膜等功能性膜材料、特種纖維及復合材料、特色電子材料等多個新材料產業集群。
電子氣體是集成電路制造的重要原料,國內電子氣體85%的市場被國外幾大龍頭企業占據,電子氣體受制于人的狀況亟待改變。在長壽經開區歐中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對一排排電子氣體儲存瓶進行最后檢測,這批產品即將被送至國內一家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我公司通過多年技術積累,一期項目可以生產6種電子氣體,其中有多個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尤其是六氟化鎢生產線建成投產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公司CEO雷海平說。
加速高端新材料國產化,核心是創新驅動。為吸引和培育創新型企業,長壽區出資1.5億元成立產業引導基金,并與相關股權投資基金合作成立約7億元的基金,帶動社會資本30億元以上投入科技創新;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建成研發機構54個;2020年長壽區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9家,高技術產品188個,基本形成了有投入、有載體、有資源、有服務的創新體系,在超薄鋰電池隔膜、電子氣體等領域突破了“卡脖子”技術。
長壽區經信委副主任陶然介紹,2020年長壽區材料集群產業規上產值670億元,其中新材料產業產值183億元,占重慶市整個新材料產業的比重達23.8%。
“鎖住”化工風險 優化營商環境
長壽區位于三峽庫區庫尾地帶,在重工業轉型升級中如何貫徹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牢牢“鎖住”化工風險?長壽區提出“堅決不讓一滴工業污水流入長江”的目標,一方面關停長江1公里范圍內十余個化工項目,一方面優化提升五級水污染風險防范體系,守緊守牢生態環保底線。
記者走訪長壽經開區看到,主要風險企業在重點裝置和廠區內建有圍堰和事故應急池,防止廢水進入外環境;經開區設有南北兩個片區級的事故應急池,一旦企業事故廢水進入外環境,管網排口的切換裝置可將廢水引入片區級事故應急池;園區還設置了兩道應急攔截閘門,通過層層攔截,可有效保障在極端事故狀態下,化工污水不流入長江。
長壽經開區環保局局長唐雅江說,當地已高標準建成“裝置級、工廠級、片區級、經開區級、河流級”五級污水風險防范體系和應急指揮平臺,并累計投入約100億元建有污水處理廠5座、危險廢物和一般工業廢物處置場各1座,重點區域實行管網地上可視化以便檢查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將環境風險消除在萌芽之中。
同時,長壽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化工產業鏈形成閉環、各類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盡量減少化學品長距離運輸。陳列介紹,自2013年被國家發改委批準為循環化示范試點園區以來,長壽經開區著力構建天然氣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鏈,如將一些企業的副產品氯氣、氫氣、氯化氫重新利用。目前園區22個重點循環經濟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9.8億元,帶動資源產出率提高了38%。
“半導體行業要拿下一個客戶,經評估、認證、測試等環節一般需要1-2年時間,對我們這樣的初創期企業來說成本太高。2019年底,在企業廠房還未建成時,當地政府在審批、組織專家認證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讓我們順利生產出了樣品,并成功拿下國際知名的大客戶。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我們落戶長壽區的重要原因。” 歐中電子材料有限公司CEO雷海平感慨說。
從傳統化工鋼鐵產業為主,到邁向新材料“藍海”,長壽區“十三五”末規上工業總產值已突破千億元,轉型升級成效顯現,為老工業園區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借鑒。長壽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十四五”期間,長壽區將下更大氣力、花更足功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和西部特色的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